
想要買房來出租,創造自己的被動收入?
台灣人的觀念裡面,『有土斯有財』這句話一定常常聽到,也是普遍台灣人的認知,但是房地產真的好嗎?如果想要將資產配置在房地產,要將房地產當作一種投資商品。投入現金,幫你創造利潤,之後售出賺取價差,類似買賣好的股票的概念。
而不是只要買房子,不用管他用途,就能萬事大吉。這系列的文章會分享我在部落格內,鹹魚哥本身有收租的房地產有兩間,將自己的經驗拿上來分享。
延伸閱讀-『新手理財須知』。
『新手二房東注意事項』。
我是傳送門,點我可以直接看想要的主題
買房現象。
所有精通房地產的高手,看過的房屋應該也有上百間,這是必備流程。再開始買房子之前,我要說一個現象,出現在你我的周遭。
大概在26-30歲左右,新鮮人開始買房,本身沒有房子,買了以後自住,不論買貴買便宜,大概存下來的現金都會在這花完,從而開始你的貸款人生。『內政部實價登入』可以看到近幾年來,兩房的成交很火熱,其他的交易量相當少。基本上,如果人生軌跡這樣走,你跟老婆的薪水加起來只有6-7萬左右,你想要財務自由,是相當困難的。

普通人第一個財務錯誤。
首先,我要問一個問題,你沒有房子,還在租屋,你應該要先買房自住,還是買房收租?當然是買房收租,為什麼?我下面解釋給你聽。
先不論買貴還是撿到便宜,就算你剛好買在市價。你本來要租屋,你買的房子如果是自己住的話,你就變成負債,你自己享受了租金,是花掉,你等於只擁有房子原本的價值,還要付出貸款的利息。如果你是出租,不論租金是否有大於房貸。
你都擁有房子原本的價值+租金收益。
房貸1萬,自住繳進去變成你的資產(房子本身的價值)約8500元,利息1500元。房貸1萬,出租7000元,本身資產8500元+7000元租金,你一樣是繳1萬,付利息1500元。你的財富比自住的多了7000元。
窮人跟富人的想法差別,就在這裡。
你可能會跟我說,有要結婚,或是家庭需求等等,那其實都是你的理由,你還沒買房前如何,就照舊就好。能住家裡就住家裡,能住公司就住公司,趁早吃苦,就越早財務自由。女方家長說要買房才能結婚,爸媽希望住一起等等。
資本主義灌輸給你的錯誤概念,這就是你窮人的原因。

買房子自住是奢侈品,出租是投資的概念。
真的一定要買房自己住嗎?
真的一定要買房自己住嗎?
真的一定要買房自己住嗎?
你真的已經盡了全力?非買房自住?還是只是為了更舒適的享受,大部分的人,只是為了更舒適的享受而已。你已經是條鹹魚了,還要多久才能翻身?

棉花糖理論。
你兒子跟你一樣,還要100%靠自己努力?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沃爾特∙米歇爾早在1970年代進行一項實驗,讓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內。給他一塊好看又好吃棉花糖,告訴他自己要先離開15分鐘,如果孩子在這段時間裡沒有把棉花糖吃掉,就可以再得到一塊棉花糖。
實驗結束後持續追蹤受測者,40年後,發現當初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,日後無論是在學業、經濟與人際關係上的成就都比較高,相對不忍耐的孩子則是呈現相反的對比。雖然社會上的情況不能完全比照實驗室,妳忍住不吃棉花糖,不一定會有兩塊棉花糖可以吃。但是你把打電動,看韓劇的時間省下來,研究自己有興趣的技能。
你的付出總會有回報的。

財富累積速度。
買房自住,跟買房出租的財富差距速度,是相當驚人的,一個是立即創造出正向循環,另一個是負債循環,一個是自己買名貴車來開的奢侈概念,一個是購買資產幫你創造收益,收的房租就是他幫你打工的概念。
比較的時間越長,雙方的財富差距就越大。

有錢人都是貪婪、吝嗇、不幸福的?
常常在新聞媒體、電影裡面看到,有錢人都是大賺黑心錢,為富不仁,彷彿要當有錢人心就要黑。那是媒體希望你看到的,他知道人們會有仇富心態,就是喜歡看到有錢人犯道德錯誤,像是開跑車撞到老太太,或是等等誇張的社會新聞。每天那麼多件車禍,為何偏偏要報導這件,這是記者的悲哀,寫有意義的沒人看,只好寫人們想看的。或是電影情節需要,電影當然要符合大眾口味需求,票房才會好,實際上,窮人出車禍也會肇事逃驗。把窮人跟富人一起比較,搞不好富人肇逃的比例還比較低。
有錢不等於你是壞人,不要把變成有錢當作一件壞事。
為什麼我想要說這件事,因為時常講到理財這個概念,就會聽到『錢夠用就好』、『我把小孩養大就好』、『我不想做我不想做的事』、『人要懂得知足』。
這些理由後面的原因,追蹤下去有時候會聽到的原因,下意識是變有錢會變成壞人,需要做違背良心的事物。我聽到大翻白眼,變成有錢一定昧著自己良心?
尼可拉斯凱吉所主演的一部電影『扭轉奇蹟』。講述的就是幸福就一定要過得剛好沒錢,但是兩人相愛就是幸福。有錢就是生活空虛,每天為自己財富奔波,有如行屍走肉。
我就覺得有事,幸福跟有錢會衝突?
根本是拿來取悅一般大眾老百姓,因為大部分的人是沒錢的,就是見不得別人有錢又幸福。不要被社會想要給你灌輸的概念影響,一個人的好壞要自己去判斷,通常能成功的人,都是會努力提升自我價值的人,你覺得努力向上的人,不值得擁有美好幸福的生活?
不要再被社會新聞、社會資本主義影響,要獨立思考,有自己的判斷力!

頭等艙跟經濟艙的差別?
有篇美國的報導是這樣寫的,空服員發現頭等艙跟商務艙的旅客,在候機室的時候通常在看書。經濟艙的通常在玩手機、看娛樂雜誌,頭等艙的在看書,或是用電腦學習技能。
這些貧富差距,就是從小地方一步一步累積起來。
『你沒錢是你自己決定的,改變自己從當下開始。』-鹹魚哥
總結。
當然不是只有買房這個投資選項,股票、創業、太多投資標的可以選擇,只要你認真做研究,都是可以投資的。想分享的是,買房自住就是一般人會想做的事情,也是一般人會犯的財務陷阱。
看看你的周圍,是不是許多人在27-28歲,就買了個房子,開始他的貸款人生,自己住還覺得自己頗有成就。然後平常就聽到他在抱怨,錢不夠用,小孩要繳學費,是不是該找第2份兼差。可能我講述得有點誇張,沒那麼絕對的黑白分明。
但是想要分享給你們,讓還沒買房的你,少犯點人生財務的重大錯誤。
買下去自己住,你可能要延遲10年才能財務自由。
也許你會想看-
『被動收入-儲蓄險。』
『被動收入-美股投資。』
『被動收入-跟會。』
買房自住還是出租真的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,這篇文章提供了很實在的建議!
看完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後,就覺得以後買房要先出租出去,等房貸繳完後再購入第二間自住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我也是,不過我是買了兩間,還沒自住。
謝謝你的分享~
一定要先買來租人,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決的被動收入!!!
孩子先別著吃棉花糖這個道理很簡單,也是比喻現代社會的最經典的例子
有一點看不懂
我也是覺得買房出租是一個很好的被動式收入,
而且還不會處於負債循環的狀況!
這篇文章可以大大幫助到那些要買房的人,
提醒他們少犯一些人生財務的重大錯誤~
感謝版主的分享。
剛出社會,買房自住真的人生慢別人10年。
年輕人真的要衡量自己的財力,買房不是想就買,會陷入困境
沒錯,要買房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買房。
到了一定的年齡買房自住,這真的是個超級籠統的想法,甚至逼得自己好像不汲汲營營的這麼追求,就不再通往成功的路上,逼得自己都忘了顧及未來,覺得版主寫文章的方式很特別,有當頭棒喝的感覺。
謝謝
謝了。